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资讯 > 保险资讯

又一重磅会议释放多重利好:保险业或暂别利差损危机,分红险万能险有望翻红

时间:2023年07月27日 来源:慧保天下 关注次数:3【字体: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释放多重利好信号且超出预期,消息一出,备受各行各业关注。于保险业而言,此次会议中的很多表述也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尤其资产端受益最为直接。
 
  资本市场的反映也充分体现了对于保险业的看好。会议召开第二天,保险股齐齐大涨,保险指数上涨6.86%,排名位列各细分行业第一,其中中国太保更是上涨10%,新华保险也上涨达9.9%。
 
  近一段时间以来,保险业资产端受累于市场利率下滑,股、债、房下行等因素,发展持续承压,当人身险业负债端大肆销售预定利率3.5%产品之时,很多资产端人士却叫苦不迭:预定利率3.5%产品受追捧,当下的投资环境却导致投资收益却难以覆盖负债成本,一些公司陷入了“躺平等死,不躺找死”的恶性循环。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释放一系列利好,这会成为保险业,尤其是部分中小型人身险企打破恶性循环,逆转利差损风险的关键因素吗?
 
  01
 
  优化房地产政策、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活跃资本市场——多项利好政策直指保险业资产端
 
  步入2023年,年初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解除,权益市场较去年同期明显回暖,保险业资产端也曾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但进入二季度,由于稳增长政策出台不达预期,经济呈现弱复苏的态势,再加上利率、股、债、房的下行,保险业资产端发展严重承压,利差损风险成为横亘在各险企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又重新为资产端带来了新的希望,因为按照会议的有关部署,其将多方面入手提振经济,包括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活跃资本市场等等,无一不直接利好保险业资产端。
 
  这其中,尤其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及其解读包括:
 
  1、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
 
  无论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还是“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均显示了对于经济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直面困难,尤其是一些企业的经营困难,无疑就是提振信心最直接的方式。
 
  预计后续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经济有望逐步复苏,进而推动利率企稳回升。
 
  2、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在本段描述中,包含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降费政策,但更重要的是首次明确提及“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无疑是针对资本市场释放了明确的信号,预计后续在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下权益市场有望回暖,直接利好保险业资产端。
 
  3、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该段表述没有延续“房住不炒”的说法,反而强调“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房地产市场释放明确信号。
 
  房地产业与保险业一向关系密切,大量的保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投资房地产市场,一些房地产商甚至直接申请保险公司牌照,干起了保险的生意,只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红利的终结,保险业也备受拖累,近年来,一些股东是房地产商的保险公司出现了严重的投资暴雷的情况,与此同时,不少保险公司也开始纷纷抛售房地产公司股权。
 
  房地产业与保险业牵连众多,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保险业资产端。
 
  4、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相较此前表述要更加积极,这对于一些投资了大量的地方政府相关资产的保险公司而言,无疑将减轻其对于资产质量的担忧。
 
  02
 
  负债端产品收益率优势或不复存在,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浮动收益产品再迎春天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保险业资产端的正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对于人身险业负债端会产生哪些影响,却需要更加综合的研判。
 
  上半年,人身险业在“预定利率3.5%产品即将下架”的炒作声中,一路狂飙,6月单月,7大上市险企(不含阳光人寿)原保险保费增速竟然超过了28%,更有不少险企借此完成了全年的业务目标。
 
  负债端一路狂奔,人身险行业却深感“喜忧参半”:完成业务目标固然可喜,投资端不给力,无法覆盖成本,却着实叫人揪心。
 
  为缓解资产端压力,压降负债端成本成为近一段时间以来人身险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今,7月底是预定利率3.5%产品的终极大限已经明确,一些公司产品已经下架,但也有少数公司“炒停售”的动作依然在进行中。
 
  保险公司也已经意识到了资产端的压力问题,其针对预定利率3.5%产品叫停后的产品策略也已经出炉。不少保险公司一方面主打预定利率3%的传统型产品,包括增额终身寿、年金等,一方面将分红险、万能险等新型产品作为重要发力点——这些新型产品具备一定的保底收益,同时也将一部分投资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被普遍视为可以有效缓解保险公司的资产端压力。
 
  如今,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对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地方债等释放出明确的积极的信号,这又会对人身险在“后3.5%”时代的产品策略产生哪些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人身险产品之所以在上半年备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逆周期属性,当其他竞品,包括银行理财、基金等金融产品纷纷下调收益时,增额终身寿等产品以其刚兑、长期且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一旦经济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逐步复苏,进而推动利率企稳回升,银行理财、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也将回升,这意味着保险业负债端产品在收益率方面的优势届时将不再明显。
 
  这或意味着,人身险业必须借助其他手段提振产品竞争力,可能的方向包括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产品、通过绑定服务促进产品销售等。
 
  与此同时,人身险企或将更多发力新型产品,包括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以帮助消费者更好的分享资本市场牛市红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浮动收益的产品不仅可以降低负债成本的刚性,在新保险合同准则下,这些产品还可以更好地实现资产负债匹配。
 
  整体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一系列信号,对于保险业而言一定是利大于弊,因为逆周期利用竞争优势发展负债端,顺周期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弥补利差损本就是保险业“跨周期”的应有之义。

标签:生命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