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再临爆发:两大政策红利+一大渠道助力
时间:2023年07月10日 来源:今日保 关注次数:17【字体:大 中 小】
过去的十年中,前7年国内健康险增速几乎没有低于30%,到了2020年增速从之前一年的30%,腰斩至16%。
再过一年,这一数字,仅为3%;2022年为2%。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健康险市场的规模和前景,但这两年生生卡住脖子,难进分毫。
追其原因,表面看是健康险主力重疾险深陷发展瓶颈,和百万医疗、惠民保基数过小难以扛起行业增长;实则原有健康险模式走到尽头,无论重疾险还是百万医疗等险种,已将能保之大部分健康险人群或者说标准体覆盖完毕。
真正考验健康险经营成色亦是体现行业责任的待扩容群体——带病体、慢病体等需健康管理、风险减量管理减轻患者、国家医保负担的医疗险种则难以挺进。
这既有历史和现实发展环境成因,也有行业经营底蕴不足的原因。这一次,在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下,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政策红利下,健康保险再一次迎来更为具体实质性的政策助力: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税优健康险产品的扩容,和医保和商业保险数据共享机制的打通,注定将为近乎干涸的健康险市场注入更多活水。
1 时隔8年再出实质红利新规,税优健康险打掉条框全面扩容
早在2015年8月,当时的中国保监会便印发了《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成为最早将税收优惠与发展商业健康险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尽管由于试点范围及产品有限,覆盖的人群及保费规模都不大,但也为行业的深入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不仅与日俱增,而且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内涵,亟需进一步地扩大。
围绕这些年行业的特点及市场需求,监管及相关单位对于健康养老保障、长期护理产品等也相继出台推动政策,并提出发展要求。可以说,增加产品种类类型、扩大覆盖人群,也是这几年监管单位对于商业健康险的一个重要探索与指导方向。而时隔8年之后,税优健康险再次出新规,打掉曾经的条条框框、全面扩大试点内涵,成为此次新规的重要特点。
新规中表示,“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扩大到商业健康保险的主要险种,包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选择。不再设计标准化条款,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增加产品保障内容,提高灵活性,仅对既往症人群设置承保要求,其他产品设计内容均交给市场主体。同时强化事后回溯分析,确保定价合理、经营可持续。”
并指出,“针对目前既往症人群保障不足的现状,要求将其纳入医疗保险承保范围,允许人身保险公司针对既往症人群设置不同的保障方案,结合自身经营能力和市场需要开发保障额度更高、责任更丰富的产品。鼓励开发针对既往症和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长期护理保险、疾病保险产品。”
此外,这项新规还充分考虑到健康险的赔付率问题,明确了医疗保险产品连续三年综合赔付率指标低于精算假设80%的,人身保险公司需尽快调整,并切实降低后续经营实际与精算假设的偏差,设计为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保险应当建立双向费率调整机制。
不仅将一直以来发展缓慢、但人民需求明显的长护险纳入税优健康险,还明确提出将既往症人群纳入保障范围,并综合考虑了健康险当前的发展特点,全面打破人们对传统健康险制式、标准化的认知,鼓励更加灵活的发展方向,让税优健康险的内涵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加广阔。
2 加码2万亿规模目标,进一步刺激健康险市场再现活力
健康险在我国保险业乃至社会经济的重要地位早已毋庸赘言,特别是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整体框架之下,商业健康险必将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制度的完善、民众需求的释放,也成为2020年监管单位及相关部委提出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重要判断依据。
不过很显然,健康险当前不仅离这个目标有点小差距,本身的发展趋势也难言乐观。
2022年,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险保费还为8000余亿元,且同比增长仅为2.4%。虽然2023年增速有所抬头,但仍较为缓慢,还落后于行业的整体增速,至于两年后的2万亿市场期望,可能更是想都不敢想。
不仅如此,长期作为健康险保费绝对主力的重疾险,在当年重疾新规切换的炒停售热潮后,彻底一蹶不振,整体规模大为萎缩。
而短期健康险市场,也在百万医疗险的繁荣过后,增速大为放缓,并且至今规模也非常有限。由此也能看出,在任何意义上来讲,健康险都亟需一个新的增长刺激。
而此次税优健康险新规的出台,也许正是这个刺激增长的有力推动。在险种全面扩容后、相应要求更加适合当前市场趋势和需求特点后,与税收优惠有效挂钩的健康险产品显然对消费者与保险公司来说,都将有着更多的吸引力。众多限制的打破与政策上的鼓励,也将为行业更广泛的创新做出强有力的铺垫。
尤其是在这一规定的框架下,当前各个渠道对于健康险的销售也或许将被重新激活。
新规中对于长期医疗险、护理险及疾病险的鼓励无疑也让曾经长期健康险最为活跃的寿险个险渠道再次形成销售节奏,甚至还可能起到稳定队伍、提升销售能力的作用。
而此次新规对于信息平台与投保人信息账户的内容,也将推动本身就在账户经营有天然优势的银保渠道在健康险方面的销售能力。虽然截至2023年5月寿险公司银保渠道的健康险新单已经极为接近个险,但其实大多数产品都是披着健康险外衣的寿险产品,渠道对于纯正健康险的销售仍然乏力。
当然,新规中也将相关业务与公司所有者权益、偿付能力及准备金覆盖率高度挂钩,让一些内部经营治理存在问题的公司挡在税优健康险的大门之外,确保推行过程中的业务质量与风险把控。
纵然新规自2023年8月1日才正式生效,红利释放也将有个时间过程,但这无疑也让2万亿的市场目标重回畅想之中。
3 一个健康险再爆发的时代:将被打开
此次税优健康险产品的大扩容带给行业更多期待,不仅仅是产品策略上的调整与支持,其中更来自于国家层面对商业健康险进一步的重视,新规中期待已久的商业保险与国家医保的数据平台打通,正是一个鲜明而重要的体现。
6月底,那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与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的协议(征求意见稿)》的涌现,引发行业极大关注。
纵览这份征求意见稿,其讨论的核心问题即是,医保与商保形成有效对接,真正的发挥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回溯上文可知,近年以重疾险为主的国内健康险发展陷入发展瓶颈,增速急坠。一众保险公司,尤其是保费更为枯竭的财险公司纷纷将增长点聚焦商业健康险的医疗险种,如团险、百万医疗和惠民保产品等。但增长依旧不理想。
2020年国内健康险保费增速尚有16个百分点,2021年和2022年仅有3%和2%,不足9000亿元。
其中,2022年重疾险新单仅为历史最高时期的三分之一,而百万医疗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下滑,多见腰斩现象;而近两年爆发的惠民保,也在2022年后进入稳定发展期,保费规模也有限为百亿级。
事实上,纵览全球健康险真正的大险种并非具有寿险特色的重疾险,而是医疗险和护理险,与大健康市场密切关联也更能体现医疗服务专业能力的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收入损失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综合医疗保险等险种。
但上述险种做大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建立医疗数据和商业保险数据的共享机制,大成阶段即为管理式医疗。
否则商业保险对医疗费用数据的不透明令之无法看到真实的情况,面对行政色彩浓重的医疗卫生体系,更无法进行精准的产品设计、定价或赔付管理,导致保险公司不敢进入上述领域,尤其是带病、慢病人群的保障更是无从谈起。
这部分人恰是真正需要保障的人群。因此,只能关注被保险人得病后的经济补偿,而对事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难以深入触及。这方面惠民保的发展即可证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着过百城市和上亿人群参与的业绩。但死亡螺旋、赔付等问题始终笼罩其上,对之持续性有着极大挑战。
如上,伴随这一波商保与医保数据共享机制的推出、税优健康险产品的大扩容,和银行渠道在健康险方面的持续发力,加之国家层面更为注重的数亿慢病人群、带病人群的纳入,或许健康险又到了再爆发的时代。这无论对国对民对行业,皆有利。
标签:生命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