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个人养老金 是建设我国现代养老金体系必由之路

2018-11-19 22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上周五,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养老金与投资”论坛暨《个人养老金: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发布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此次活动以“资产配置新时代”为主题,与会嘉宾讨论了资产配置的新机遇、新挑战,共话如何聚焦实务,提升专业,共同服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

《个人养老金: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一书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养老金专业委员会组织行业力量历时近一年完成,全书超过60万字,共有21家机构、超过40位行业专家参与编撰。该书汇集中国基金业发展20年来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阐述了基金行业有关第三支柱制度设计和业务落地的建议和思考,提出个人养老金实践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权益投资的理念和路径,同时介绍了基金业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运营的专业能力,梳理了11个国家和地区第三支柱的发展历程,旨在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同时,协会与招商银行合作开发了专注于养老投资者教育的“摩羯养老机器人”,借力AI科技,以更加便捷、智能、有趣的方式协助做好投资者教育。

在论坛现场致辞环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对上述图书的发布表示祝贺,指出这是基金行业服务养老保障大局的基础性工作。他说,中国证监会长期致力于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引导长期投资行为,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为各类养老金的投资管理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李超在发言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凝聚共识,有序推进个税递延养老试点转常规的准备工作;二是坚持专业化与市场化,发挥投资管理在促进养老金可持续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注重资产配置,全面提升服务养老金投资的专业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负责同志也表示,当前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但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充分,应立足我国实际,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支持鼓励补充保障发展,加快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多位与会专家和业界人士认为,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机遇,对培养长期投资理念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养老金专业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认为,人口的老龄化对大健康经济发展将是重大机遇,农业经济解决了温饱问题,工业革命解决了快速发展的问题,而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领域的投资将带来人类财富的第三大浪潮。面对人口老龄化,中国需要加快金融创新,国家养老金由一个法定计划和两个合格计划构成,即国家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这个合格计划表现为有法可依,有契约精神,有信息平台,有综合治理机制,金融创新意味着将法定计划与两个合格计划纳入一个综合治理的运营机制。

杨燕绥分析,政府养老金、企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三个支柱构成了国家养老金体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启动、上升、持续上升的循环过程,共同保证养老金的充足性。杨燕绥同时提出,应融合社会主义原则和信仰文化,政府搭建平台,建设中国特色的养老金信托平台。

养老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也表示,个人养老金对基金行业的影响有四大方面:一是重塑国民养老行为,从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二是有助于行业走出“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三是影响现有基民的投资行为,分流既有公募基金客户;四是通过制度安排为基金行业培育长期稳定客户。

董克用建议,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中,个税改革将导致第三支柱参与人群和缴费规模的大幅下降,必须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扩大第三支柱覆盖面,成为普惠性养老制度安排;全面统筹建设好养老金第三支柱信息平台;将养老金融教育纳入国家老龄化工作大局。

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基金行业更加明确,发展个人养老金是建设我国现代养老金体系的必由之路,个人养老金建设必须秉承以账户为载体、保障税收优惠给到个人、以税收优惠为核心动力,培育长期行为、赋予个人选择权,提升制度效率等三大要点。

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时指出,养老金第三支柱事关百姓养老福祉。基金业协会将继续配合发改委、人社部、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积极推进第三支柱制度建设。协会呼吁行业高度重视个人养老金发展,放长眼光,强化投研能力建设,优化资产配置,完善产品布局,加强投资者教育,进一步提升基金业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把基金投资的好收益变成投资者的好回报,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